法兰西岁月里面的施益生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位杰出的先驱者和革命家。施益生(1902-1993),原名万益,出生于广西露棠村龙口山人。早年,他在家乡接受了基础教育,展现出优异的学习成绩。1917年,施益生以优异的成绩从罗秀小学毕业并考入桂平中学,随后又考入梧州省立第二中学。在这个关键时期,正值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兴起,施益生积极参与爱国学生组织和学生运动,被推选为广西省学生联合总会长,并创办了《救国晨报》以宣传救国救亡。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施益生受到时代潮流的推动,以发出募捐告示的方式募集路费,前往欧洲勤工俭学。他先后在马赛和巴黎从事工人工作,期间与邓小平等人一同进入雷诺汽车厂工作,并在此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与中共旅欧支部的工作。在国民党一大召开前夕,施益生作为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了国民党,并任国民党驻法总支部副主席。1925年“五卅运动”后,他积极组织了一次旅法华人反帝大会,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的革命道路充满了坎坷和挑战。在反帝大会后不久,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告密,施益生被法国政府以“破坏社会秩序,扰乱治安”的罪名逮捕并入狱一个月,随后被驱逐出境。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他来到莫斯科,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并因病无法回国参加革命工作。后来,他在共产国际担任翻译和报告员工作,并被派往乌黑塔城的劳改营劳动。直到1952年,他才获得平反并回国。
回国后,施益生长期从事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并一直保持着对人民利益的信仰。尽管他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挣扎,但他始终未曾放弃初心,一直致力于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1993年,他在北京逝世,留下了不朽的革命功绩和崇高的革命精神。施益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生平事迹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